/ 0717-7854897

专门教育网    工农红军宜昌少年红军学校

top

大爱无疆 润物无声

发布时间:2012-08-23 15:31 点击:

这是共和国土地上一个显得有些特别的地方,是当今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一个另类,更是和平年代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十几位年轻的教员,一群身穿迷彩服的童子军……这一切,看似普通却不寻常。作为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一位学员的母亲,与众多万般无奈之际、不远千里之遥送孩子来到这所学校的家长一样,经历了一段痛苦、犹疑、徘徊、曲折的艰难历程之后,欣喜地看到曾经让人头疼的孩子,渐渐有了返朴归真的迹相。欣喜之余不免又有些困惑:这些在家里让人头疼、在学校遭受非议、在社会制造事端的孩子,个个像烈马一样桀骜不驯,像孙悟空一样难以驾驭,而进入西点不久却判若两人,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在改变着他们?难道西点有什么秘诀吗?

孩子们不可抗拒地进步着、成长着,颇有劫后余生之感的家长们也在不停地探寻和思考。于是,我们追寻到了一幕又一幕感人至深的情形。

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的陈锋校长堪称事业有成,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打开孩子心结的“金钥匙”。让和煦的阳光重新普照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是他和他率领的团队不遗余力苦苦追寻的目标。于是,在中国人最看重的万家团圆的春节,我们看到了校长和孩子们在一起;在孩子初到西点对家长满腹抱怨、对环境极不适应的挣扎中,我们看到了校长和孩子们在一起;在行军途中疲累的孩子萌生了放弃念头,需要鼓励与支持的关键时刻,我们看到了校长和孩子们在一起……

知名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戚道芳,是一位年逾六旬、白发苍苍的老人。本可以颐养天年的他,却时常穿着足以让人热血沸腾的红色T恤,跨出三峡大学的校门来到西点教室,与这群特别的孩子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如何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如何做一个珍爱生命的人,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如何做一个与人和谐相处的人……

刘伟、田东旭、曾琳雅、吴晓红、吴铁铸、杜义、向林、任燕平……这些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年轻教员,二十四小时与孩子们在一起。他们不仅带着孩子们进行严格的学习和训练,还时常帮他们修指甲、挑血泡,教他们洗衣叠被、整理内务,象父母、兄长、朋友一样与他们促膝相谈。有这样一位西点教员,他在办公桌醒目位置放着一套指甲剪,提醒孩子们注意个人卫生的同时,也无声地教导着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有这样一位西点教员,每次学生毕业欢送会他都会带上墨镜,因为不想让依依惜别的孩子们看到他眼中的泪花;有这样一位西点教员,在接学生的途中发生车祸,他毅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有这样一位西点教员,她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西点孩子身上,自己的儿子只能在电话里听听妈妈的声音。曾经疑惑西点学员为什么称这些教员为“哥”、“姐”,原来在这些离开家的未成年孩子心中,早已视他们为值得信赖的亲人!

这些点点滴滴,或许在西点只是每天都可能上演的故事,却时时温暖着学员和家长的心。作为一位学员的母亲,经历一个个感人故事之后,心中时常回荡着“大爱无疆、润物无声”八个苍劲大字。西点不可能是神话,但矢志不渝的西点精神却足以化腐朽为神奇。西点教员不是万能的,但他们胸怀大爱足以融雪化冰、点石成金。

地处湖北宜昌的少年西点阳光学校,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相依相伴。人们时常感慨三峡大坝的宏伟壮观,而我更感慨于那些用心血和汗水为孩子们浇铸心灵大堤的西点人。他们普通但绝不平庸,他们质朴但绝不平凡,他们默默无闻但被许多孩子和家长铭记于心。一位母亲给校长的信中写着这样的文字:众多在“西点”接受过和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他们是幸运的,那段经历将会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在那里经受过磨练的孩子,身体更结实,心灵更阳光,在未来的人生路途中头会昂得更高,步子会迈得更有力,路会走得更远!多么希望,每个孩子都拥有这样的幸运!

正如这位母亲所说,那些在人生十字路口彷徨的孩子,能够在西点重新校准人生座标,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但庆幸之余我们又难免会想到:西点的规模极其有限,凭借十几位教员呕心沥血所能挽救的孩子毕竟是有限的,而偌大的中国有几千万个家庭正在苦难中挣扎,众多处于危险边缘的孩子又当何去何从呢?如此数目庞大的群体亟待帮助,这种现象是否应该引起中国高层的足够重视呢?应运时代而生西点,是否应该作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现象”,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呢?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品经济时代,网络游戏被堂而皇之地披上了“电子竞技”的合法外衣,打着科技文明的旗号大肆宣扬色情、暴力和颓废,无数深受其害的家庭被迫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就在我写下这篇文字的前几天,一个17岁的辽宁少年,戴着黑色霹雳手套,穿着黑色紧身T恤、迷彩长裤和大军勾皮鞋,装扮成一款名叫《穿越火线》网络游戏里的角色,手执极其锋利的三棱军用刺刀,一口气连杀9人。就在我写下这篇文字的三个月前,湖南衡阳一个年仅12岁、稚气未脱的孩子,因不服姑妈管教产生抵触情绪,用一把水果刀残忍杀害了姑妈一家三口。就在我写下这篇文字的此时此刻,网络搜索引擎的热门词汇竟然是“扶起老太被逼自杀”。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当孔子学院风靡全球的时候,作为孔孟之道起源地的中国,很多年轻人却视伦理纲常为古板、守旧、老土,能够把于丹《论语心得》视为人生经典的少之又少,更不可能知道何为《弟子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我无权断言当今的经济发达是以道德滑坡为代价的,我也不敢妄言自己处于一个需要重唱国歌、救亡图存的年代,但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却深知什么是家庭的希望,什么是民族的未来。

西点的事业,从小处说是在挽救孩子、挽救家庭,从大处说则是在救国救民。然而,西点的事业是极其艰难的,即便倾其所能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孩子,在应试教育一浪高过一浪的大背景下,它也只能是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在夹缝中求生存。西点的教员更是艰难的,他们“不抛弃,不放弃,把西点学员当作自己的孩子”,甘当精神保姆、文化保姆、生活保姆,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必须用微薄的薪水去养家糊口。如此情形之下,我们除了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还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和苛求呢?

作为一位学员的母亲,我时常感叹于烈日炎炎之下孩子们汗水中的坚持、泪水中的坚强,时常感叹于简陋宿舍里诱人的生日蛋糕、美丽的烛光、真诚的祝福,时常感叹于留言和家信中所传递的那份爱与温暖,时常感叹于行军路上奖给登顶英雄的那罐可乐和那碗方便面……这些被称为“蜜罐里长大的一代”的孩子,实际上比家长们想像的更坚强、更优秀!而在进入西点之前,又有谁能真正关注他们内心世界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又有谁能带领他们走出青春期的重重迷雾?这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皇帝”,享受着丰裕的物质生活,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精神上的脆弱,成长中的他们遭受挫折而跌倒时,又有谁能帮助他们“在那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作为家长,曾以为自己掏心挖肝地爱着孩子,殊不知独生子女是幸福的一代也是孤独的一代,殊不知背负家庭全部希望的孩子,在书山题海淹没之中早已不堪重负。看着一个个眼睛近视、弯腰驼背、目光游移不定、藏匿于虚拟世界的孩子们,谁还敢说他们是幸福的一代?作为一位在这段特殊日子里时常自我拷问、时常反思和自责的母亲,每每回忆起孩子沉沦弃学直至被送到西点的那些难熬的日子,内心深处忍不住想说一声“对不起,我可怜的孩子”。

上网查看学校开展训练和行军的图片,细细品味家长与孩子之间那一行行饱含亲情与思念、鼓励与祝福的留言,真是对心灵的激荡和对灵魂的洗礼。为人父母,谁愿意把“问题少年”的标签往自家孩子身上贴呢?但无论承认与否,孩子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了不容回避的事实,不加以解决的严重后果已经显而易见了。能够把孩子送到西点的家长,不仅需要“关公刮骨疗伤”的勇气,更需要足够的冷静和睿智。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一个家长在给孩子的留言中写道:孩子,你知道老鹰为什么要把小鹰推下悬崖吗?那是为了让小鹰学会飞翔,而不像麻雀一样只能窝囊地躲在别人的屋檐下,乞求别人的哀怜。

如果非要探寻西点用什么样的神奇力量在改变孩子,那只能是在极其严格的学习训练的同时,于细微之处用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去滋养孩子们的心田。这些来西点的孩子纵然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流汗甚至流泪的同时,他们却学会了感恩与坚强。相信未来的日子里,经受过磨砺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能走得更稳更好。作为一位饱含期待的母亲,我盼望我的孩子如凤凰涅盘,能够在浴火中重生。而作为挣扎在家庭教育苦难几千万大军中的一员,我更盼望中国的特别教育能在西点精神的感召下,犹如延安窑洞以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从而足以帮助万千困境中的家庭重归安宁与幸福,从而足以担负起托举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

刘飞妈妈

2012年8月11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