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学习《中国精神》有感
张鑫宇:
今天是上课日,戚教授为我们讲中国精神,有八个版块,一个代表人物分一个内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进喜的铁人精神。
王进喜于1923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豫门县贫苦农民家庭,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从小过的都是苦日子。到15岁时,他到豫门油矿做苦工,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由于做人踏实肯干,脚踏实地,他先后任公司钻井井队长等职务。王进喜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就带领当地钻井队获得“钢铁钻井队”的称号,在隔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人民模范。到1960年时,王进喜率队从豫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人员用人拉肩抗的方法运送安装专机,用盆端桶提的方法运送水,特别是王进喜本人,不顾自己腿伤为了防止井喷,只身跳进泥浆,用于搅拌,被誉为“铁人”。
1959年9月26日不仅是发现大庆油田的纪念日,也在当天提出了铁人精神。王进喜有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着“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有着为革命练就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有着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王进喜是一个爱国、敬业、脚踏实地又无私奉献的人,他的铁人精神让我深深的震撼了。
周总理说过:提到大庆,我们大家就会想到王进喜同志,他的精神值得学习,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想到这里,我更能理解王进喜铁人精神的深层含义。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有王进喜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才最有成就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努力像王进喜学习,做一个回报社会的人。
胡桓瑞:
焦裕禄出生于1922年,来自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于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焦裕禄接到组织上的任命,担任兰考县委书记。
兰考,位于矛象东沙区,是黄河古道上的老灾区。全县土地,不是沙荒就是碱地和洼坡,好地很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解放后虽然得到一些改造,但还没有得到根治。特别是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更是给兰考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1962年,春天的风沙摧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又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全县的粮食生产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正在这灾情最重,困难最大的时候,党把兰考的重担交给了焦裕禄。
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兰考人民经过一冬一春的辛勤劳动,终于看到丰收在望的美好景象。田野里,金黄的小麦在阳光下闪耀着动人的光泽,早秋作物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正当人们准备开镰收割的时候,一场暴雨突然来临,无情地摧毁了已经成熟的农作物,也浇凉了兰考人民刚刚热起来的心。雷声阵阵,大雨倾盆,焦裕禄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无情的雷声雨声,心情十分沉重,他几乎通宵未眠。天还没亮,焦裕禄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县委办公室主任,两人一起到城关镇的大街小巷去查看村民们的住房,到城关镇周围去了解积水的情况。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此时,洼地里原本充满生机的秋苗不见了,快成熟的小麦也乱糟糟地浸泡在浑水里,高处的洪水像凶猛可怕的巨兽一样,还在无情地吞噬着低洼的麦田……形势异常严峻,办公室里的气氛异常紧张。在这紧张的时刻,焦裕禄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依然沉着冷静地指挥着各地的行动。同志们也都以信任的眼光,注视着这位坚强、沉着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环视一下在场的每个人,又大声说:“在家的同志,及时联系在下边的县委委员、公社党委书记以及派驻大队的工作组,要他们尽一切可能,发动群众,抓紧排水,抢救庄稼。马上告诉水利局的干部,利用时机下去查水清,探水路。”焦裕禄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同志们的关怀,此时的他还要考虑群众的情绪,他继续大声地说:“一定要稳定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让大家的思想状况焕然一新,绝不能让这场雨再把人民的心浇凉了”。而后,他日夜奋战在一线,时刻为村民着想,甚至在粮食短缺的时刻把自己的口粮省出来给村民吃。
在天灾的打击下,焦裕禄并没有放弃;在任职期间,他没有拿过群众的一针一线,反而生活的极其的艰苦朴素;在村期间,他亲民爱民,时刻为了人民。焦裕禄同志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他不愧是毛主席所说的“他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无私奉献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堂课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听完一系列具有中国精神的人物事迹,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最让我印象深刻。他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这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教会我做一个更好的人。
陈扬帆:
今天上了一堂极其生动又严肃的课程,这堂课的主题,是长征精神。
长征离我们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在那时,革命力量还没有那么雄厚,国民党还在对共产党进行围剿。在1937年,共产党为了保存革命的实力,党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于是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开始了。翻雪山,过草地,饥饿的时候只有树皮和草根可以吃,战士们都生活的及其艰苦。在这期间,红军经历了血战湘江、四度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惊险时刻,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枪口,用过人的智慧与敌人周旋。可以说,这伟大的长征精神,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铸就的。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也联想到我自己的经历。来到学校的这段时间,大大小小也经历过好几次行军拉练,虽然路程不像长征那样远,但我多多少少还可以从中感受到长征的艰难。长征是前有自然环境的恶劣,后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当时条件的艰苦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每次行军时,走到后半段感到有点疲惫时我都会想,再坚持一下,马上就要到了!那些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的成功对自己说了无数遍再坚持一下,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为了解放中国,解放劳苦大众,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这些心念一直支持着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险阻,能够继续前行。
长征精神是对革命、对理想、对信念的坚定,是同人民生死相依、艰苦奋斗的精神。当然,没有这些革命先烈们的拼搏,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我们也不会有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牢记长征精神。
申梦佳:
今天的课堂主要讲的是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分为八大项,分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等,我们女生班所介绍的是红船精神,令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为英法租借的追捕被迫在船上开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象征着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象征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同样的,井冈山精神以及其他的几项精神,都是包含在中国精神里面的,它们都象征着艰苦奋斗,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它们都是中国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有着中国精神,比如屠呦呦有着创新精神和乐于奉献精神,发现青蒿素造福全人类;王进喜有着铁人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发现油田,为国家发现石油资源做出巨大的贡献;焦裕禄有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爱民为民的精神,这些榜样的力量都能促使我们不断前行。
今天的课程,让我领悟到中国精神的含义,也让我对中国精神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国精神其实就在身边,需要我们努力去发现、去学习,更需要我们自己拥有中国精神,从内在开始改变,从小事做起,将这些美好品质和高尚品德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做一个具有中国精神的人!
刘培宇:
又到了戚教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今天的主题是《中国精神》。戚教授先给我们讲述了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源于人们的种种需要,它又和动机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要知道人的行为,就要知道人的需要,其中精神需要尤为重要,我们当代青年最需要的是中国精神,戚教授和我们分享了八大精神:1、《红船精神》;2、《井冈山精神》;3、《长征精神》;4、《延安精神》;5、《“两弹一星”精神》;6、《铁人精神》;7、《焦裕禄精神》;8、《特区精神》。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庆油田建设的过程中,石油工人们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铁人王进喜为油田的建设奋不顾身的先进事迹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也激励了我们,在如今中国的好新形势好时代下,我们更应该发扬“铁人”的刚毅精神、钻研精神、永不放弃精神。我们没有理由沉迷网络,我们更没有理由放弃学业,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思路:
今天戚教授的课以中国精神展开讨论。中国精神是指: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特区精神这八大精神。
很有幸我代表女生班发言,为大家讲述了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这里的红船指的是嘉兴南湖是哪个的一条游船,1921年,以毛泽东、董必武为首等十二位全国党的代表人物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条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代表着革命代表人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
在我们身边是有实实在在具有“红船精神”的人物,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首次发现了青蒿素,这一发现拯救了中国十几万人民的生命,她一生投入事业,这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的。
发扬中国精神,展我少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