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峡商报》:宜昌“80后”党员印象
向林:用爱的温暖感化“问题少年”
姓名:向林 出生年月:1986年12月
籍贯:湖北秭归 入党时间:2005年7月
简介:
2008年9月被评为“宜昌市西陵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2010年,连续五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员”。
每年,学校至少有15-20名学生是冲着向林教员来的,有的家长在与学校签协议时,再三恳求要补上“一定要将孩子安排在向林教员的班上”一条。据不完全统计,向林班上毕业的学员有6名出国留学,考上大学的更多。这种改变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会经常来看望向林,会写来信,有的还会介绍来另一名“问题少年”。
我有话儿对党说:
我把工作当事业,执着地坚持下去,通过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地工作,让更多的迷途少年得到根本的转变,让他们成为社会、国家的栋梁,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眼前的这个小伙子,脸上始终挂着阳光明媚的笑容,别看他年轻,在24小时的工作中,他扮演着众多的角色,他是学员的生活保姆、精神保姆和文化保姆。
他,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的优秀教员,24小时工作在一线,与学员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学习,他用严厉的教学作风让学员佩服,用细致入微的照顾让学员感动,班上的学员,都亲切地喊他“向哥”。
毛遂自荐走上了教员岗位
2006年退伍回家后,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的报道,部队的军营情结让他留恋,特地从秭归跑到学校,当看到身穿迷彩服的教员和学员们时,向林的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种亲切感,他向校长陈锋毛遂自荐,希望成为学校的教员,2006年12月,向林通过考察成为了一名教员。与他一同应聘进校的,还有19名教员,而如今,剩下6名。“教员的淘汰率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业绩突出,学员评价好才能留在学校。”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辛进锋向记者介绍。
注重方法让6岁男孩学会自理
学校最小的一名学员只有6岁半,他就在向林班上,这个男孩特别好动、调皮、生活自理能力差,开始男孩很抗拒,根本不理向林。
在咨询了男孩的妈妈后,向林买来了他喜欢的奥特曼、饼干,还陪着他玩大富翁游戏。起初的一个月,向林给男孩洗澡、洗衣服、穿衣服、担心他踢被子感冒抱着他睡觉、怕他尿床定闹钟喊他,渐渐地,男孩叫向林“向哥”。此后,向林手把手地教他学洗澡、洗衣服、穿衣服,教他算算术、背唐诗,男孩便改口亲切地叫“向爹”。
男孩现在每个月都会和他的妈妈来看向林,“有时玩半天,有时住一夜,很有感情了。”记者看到,向林的眼中满是幸福。
命悬一线千里迢迢接学生出车祸
那是2007年雪灾,17岁的山西少年小薛出现了厌学、迷恋网络等问题。父亲想把他送到少年西点阳光学校,可儿子根本不听。于是,向林和另一名教员前往山西接小薛。
到山西后,小薛的父亲和教员告诉小薛,宜昌有一所网络学校非常适合他,小薛欣然答应前往。于是,小薛父亲便驾车送其来宜。在山西晋城高速上,由于超车撞上了护栏。在车祸发生的瞬间,向林抱住了身旁的小薛,而巨大的冲击力让向林受了伤。“车祸很严重,车都撞报废了,当时什么都没想,就一把抱住了小薛的头。”摸着头上的两个包,向林仍心有余悸。
细心关怀真情感化了顽固少年
进校后,小薛发现被骗了,脾气暴躁的他动手把父亲打了,这个一米八几的壮汉如此蛮横,哪个教员都不想带他。“我要你了,跟我来吧。”现今在美国读书的小薛在给向林的信中写道:“你用宽容狠狠地教育了我这个浪子。我开始学着为别人着想,拼命训练,几个月后,我的各项能力名列前茅。”
小薛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向林慢慢用宽容、温情感化的。历时48天行军从宜昌走到井冈山,小薛一壶水喝完了,向林忍着渴把自己的水给他喝,小薛脚走得起泡了向林晚上就帮他洗脚、挑水泡,就是这样一些小事,让小薛和像小薛一样的学员感动了,敞开心扉,逐渐转变。
(记者李妮)
党员印象
他倾注六心促学员转变
——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辛进锋
在向林的身上,有许多感人、感动的事情,学员生病住院,他在病床前细心照顾,倒尿盆,行军中帮学员泡脚更是常事,他用爱心、细心、耐心、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对学员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这其中,向林付出了艰辛、心血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