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公里,徒步走正人生路
7月8日,11岁的谢恩(化名)收到一纸获奖证书——第六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湖北省一等奖。
而曾几何时,在老师眼中,谢恩是一个轻视校纪校规、不把学校当回事、并自以为是的“差生”;在父母眼中,谢恩是个极具反叛意识、贪玩、自制力差的“笨小孩”;在同学眼中,谢恩是个调皮捣蛋、人见人厌、并不爱学习的“捣蛋鬼”。后来,他有了这样一段经历……
儿子上网成瘾,送来“魔鬼训练”
谢恩原本是个很聪明的学生,4岁就会使用电脑,而且数学成绩相当好,他爱好下围棋,还喜欢踢足球。但因沉迷网络游戏,甚至拒绝和家长交流。
“上学也不好好上,同学们都不爱和他交朋友,我们家长也实在管不好了。”谢恩的母亲回忆,有一次周末,小小年纪的谢恩偷偷拿了钱,和伙伴一起背着家长去网吧玩游戏,一玩就是两天。
2007年4月,恨铁不成钢的母亲一狠心,将孩子送进 “魔鬼训练营”——少年西点阳光学校。那一刻,谢恩恨透了父母,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的亲生儿子。
没有了电脑和网络,谢恩感到这样的生活简直无法忍受。说是学校,却并不开设语文、数学等常规课程,不留作业、不考试,学生们的主要课程就是“行走”;说是学校,却并没有老师,只有教员,和孩子们一起行走,一起吃饭、睡觉……
往返500公里,跋涉中定人生
负责管教谢恩的教员武志洪说,11岁的谢恩在行走训练中,从宜昌走到荆门,全程接近500公里,年纪最小的他硬是和同学互相鼓励,虽然脚上打满血泡,但流着泪咬牙也坚持下来了。
“行走往返路程500公里需要10天。我们的口号!一千公里定人生!这样的苦都能吃,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谢恩只是缺乏磨练。”武志洪说,刚开始,受训学生都不明白行走的意义,有的边走边哭,有的认为父母存心让自己受罪。可经过行走的艰苦后,他们懂得了以前生活的幸福。
谢恩告诉记者:“刚进训练营时还想着网络游戏,就找也爱玩游戏的学生聊。后来,我发现告别网络游戏也没什么,渐渐适应了没有网络游戏的日子。”
谢恩在给父母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觉得这里是“差生”的“人生修理厂”,修理厂里的学生就是等待修理的“法拉利”,这里是一个证明“差生”不差的地方……
矫正不良行为,重与社会接轨
最近几年,像少年西点阳光学校这种专门针对“差生”转化工作的机构在迅速增加,在湖南邵阳、江苏徐州和淮安等,类似的民办机构纷纷出现。
“这些‘差生’在学校或者家庭中已经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被老师厌恶,让家长烦心。但是在训练营里,他们是平等的,他们做到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并因此获得鼓励和称赞,重新树立了自信心。”少年西点阳光学校校长陈锋如此解释。
“你们好,离开训练中心已有一个月了,我现在开始读初三了。真没想到,还能够重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且因成绩优秀当选为班长,这要是在以前,真是不敢想像……”这是一名学员写给教员武志洪的来信,在学校里可以读到很多这样的或家长或学员的来信。
“收到这样的来信总是让我很高兴,经过我们的转化,孩子从迷惘中走出来了,变得能学习了,能和家长沟通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教员武志洪一脸自豪。
据少年西点阳光学校提供的数字,在中心成立4年多的时间里,有2100多名问题学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转化,重新走入学校。
针对国家提倡要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而这类机构往往集中“差生”进行教育是否不妥的质疑,校长陈锋认为,“等孩子犯了罪、出了问题再补救岂不太晚了?在孩子往下滑的过程中家长及时地把他们送到这里来,让孩子处于半学习状态中,对他进行行为举止、习惯、观念的矫正,让他们重新与社会接轨,这种努力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择差教育实践,探索带来命题
“一般的正规学校都希望选择优秀的学生,而我们则专门选择正规学校头疼的、不愿吸收的‘问题学生’、‘困难学生’进行教育。人们约定俗成叫他们‘差生’。”校长陈锋告诉记者。
“‘差生’不是天生的,之所以成为‘差生’,往往是因为后天的因素,变坏的原因可能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校长陈锋根据自己近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是聪明的,就是行为不够规范。这批孩子需要有人来管,不能让他们这么早就掉队,他坚信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矫正工作,孩子后天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谈起择差教育,原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心理学专家戚道芳认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有教无类,教育字典里应该没有“差生”,这早已成为一个共识。但是,对于那些后进生,那些在学校里没有学习的自信、不愿学习又很难约束自我的孩子,我们应当投以怎样的关注?毕竟,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理想。
他说,后进生的出现,让很多人把批评的目光放到教育上,其实此类问题的出现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现象,完全把责任归于教育,是教育不能承受之重,它同样在拷问家庭和社会。与其争论不休,倒不如明确这样的认识:后进生群体的确存在,他们的成长问题非常需要关注,问题需要得到很好的解决:“择差教育”的实践表明,面对后进生问题,只要肯摸索、勤实践,大多数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对后进生的成长问题进行探索,对学校、对家庭、对国家而言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毕竟,确保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深思考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