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17-7854897

专门教育网    工农红军宜昌少年红军学校

top

导致问题孩子产生的原因之我见

发布时间:2008-08-30 10:24 点击:

我从2007年11月加入中国少年西点阳光学校。我之所以选择择差教育这种工作,是因为我本来就喜欢孩子,喜欢和孩子交流,如果能把一个“问题孩子”教育成对社会无害的人,我会感到有成就感,同时也是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一个人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和对社会有好处的事情,心里会感到很开心。下面我谈一谈我对择差教育事业以及问题孩子出现的原因的一些看法。


择差教育是一种颠覆传统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他的出现整好体现了当代“应试教育”的不足。正是由于这种不足和缺陷才会有那么多“问题孩子”的出现。“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在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培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其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统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这种情况。


(二) 重人力素质教育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着所看重。因此,对关系到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也就可能导致“问题孩子”的出现。


(三)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各类的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老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为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溉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单一的教育模式枯燥无味,导致孩子的厌学。


(四)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意和权利主意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这也是导致孩子厌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五) 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的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甚至,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的心里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六)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的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的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七) 老师负担重,老师队伍竞争不合理


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这必然导致老师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资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那么老师就会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学生的身上。


(八) 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没有起到检测和反馈,服务于教学的作用。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名次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这种老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作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合以上诸多应试教育的不合理之处,都是出现问题孩子的原因。


还有就是现在的青少年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下,道德品质堪忧。现代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不懂成果来之不易。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但相当一部分人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较差。他们注重自我、看重功利、道德取向多元化。有的把家长职位的高低、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劣、生活消费的层次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在社会公德方面,有些学生存在着行为和认知上的脱节,认为社会公德可有可无,甚至还有人认为社会公德是一种没有必要的束缚,限制了人身自由;有的学生对帮助他人和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态度冷漠。针对这种现状,窃以为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我们开创的这个择差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社会问题和应试教育模式还会一直存在,所以择差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们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的问题,进行了多方位诸元化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人生观,在这个领域,我们将任重而道远。

中国少年西点阳光学校教育训练处

郑巧巧